第97届全国汽配会召开:共绘汽配产业新图景
4月17日,第97届全国汽车配件交易会在石家庄国际会展中心盛大开幕。此次盛会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中国机械国际合作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国汽车工业配件销售有限公司共同主办,依托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进一步开拓华北乃至全球市场,吸引了全国各地汽配业内人士的积极参与。
本届全国汽配会规模宏大,启用石家庄国际会展中心五个展厅,展出面积达5万平方米,参展企业超1500家,设置2000余个展位。展会首日观众流量突破2万人次,较上届增长10%,还吸引上百家海外专业采购商前来参观、洽谈。
京津冀协同发力,打造汽配产业高地
河北省凭借雄厚工业基础,构建起从传统燃油车配件到新能源核心部件的完整产业链。清河县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滤清器生产基地,年产量超5亿只,国内市场占有率超30%,产品远销欧美、东南亚等地;宁晋县的汽车密封件占据全国大半市场份额,为特斯拉、比亚迪等知名车企提供配套支持;临西轴承产业带年产值突破200亿元。保定汇聚蜂巢能源、未势能源等企业,形成新能源技术闭环;沧州引进宁德时代、亿华通等企业,打造动力电池、氢燃料电池双核心基地。
截至2024年底,华北地区汽车保有量达1.2亿辆,其中新能源汽车占比突破20%,后市场规模超5000亿元。河北省“十四五”规划明确,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产量占比超30%,推动汽配企业向“智造”转型升级。途虎养车、天猫养车在华北地区布局超2000家门店,引入AR故障诊断、无人化保养设备;数字化工具广泛普及,AI配件匹配系统、VR维修培训设备被大量采购,中小经销商加速数字化转型。
技术革命与生态重构,解码后市场转型路径
据预测,2025年中国智能网联汽车市场规模将突破1.5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24%。本届展会特设新能源车展示区,集中展示阿维塔、江铃新能源汽车、重汽新能源环保车、长安汽车等品牌旗下的前沿新能源车系。
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占比突破20%,传统后市场面临“服务缩水、技术升维”的双重变革。目前,三电系统(电池、电机、电控)维修收入已占后市场总收入的35%,但该领域对专用设备和资质认证要求严格。
展会期间,同期举办多场专业论坛活动,与会嘉宾围绕“AI大模型重塑汽车后市场的机遇与挑战”“新能源对汽车后市场的影响”等热点议题深入研讨。AI大模型在汽车后市场展现广阔应用前景,需求预测与用户画像技术不断升级。通过大模型接入全国大部分维修厂,分析车主历史保养数据、驾驶习惯等信息,预测配件更换需求准确率可达90%以上,库存周转率可提升30%。基于大模型的“智能客服”能自动生成维修方案报价单,为高端车主精准推送改装建议,实现个性化服务。
不过,AI应用也面临数据壁垒问题,主机厂维修数据、保险公司理赔信息、第三方平台记录尚未有效互通,制约模型训练效果。在应用层面,汽配城探索数字化服务生态建设,“AI比价系统”实时抓取全网价格信息,生成最优采购方案;VR虚拟仓库让用户直观了解全国库存情况,减少跨区调货成本。抖音汽配版“AI直播助手”为中小商户自动生成产品讲解脚本,提升直播转化率。AI在修车领域潜力巨大,“AI修车大脑”整合诊断、配件调度、工艺标准等环节,推动保养流程自动化,预计工位产出效率将显著提升。但AI建议更换配件可能引发过度维修质疑,需建立第三方监督机制规范。
全球采购对接,掘金国际汽配市场新机遇
组委会邀请来自亚洲、欧洲、非洲、南美洲、北美洲等地区的近百家企业携采购订单前来洽谈,并策划两场“海外采购商洽谈会”。当前,国际汽配市场经历新能源转型、供应链重塑、本土化服务升级三大变革。不同海外市场需求各异,东南亚市场对微型电动车配件需求旺盛,如电池包、低速电机等,泰国、印尼企业还需适配热带气候的耐高温材料;越南、菲律宾采购商偏好性价比高的雨刷、刹车片等产品,对到货时效性要求较高;中东非洲市场需要抗沙耐高温的零部件,例如沙特采购团要求空气滤清器增加防沙滤层。
二手车出口业务成为后市场服务的“隐形金矿”。中国二手车出口量从2020年的2.3万辆飙升至2024年的28万辆,有力带动后市场服务链延伸。在非洲市场,70%的二手车为日系老款车型,催生火花塞、正时皮带等易损件市场需求;俄罗斯市场则对中国新能源二手车表现较高偏好。
全国汽配会为汽配产业搭建起交流合作的优质平台,展示行业发展成果,探讨未来趋势。第98届全国汽车配件交易会定于2025年10月18 - 20日在济南举行,值得行业内外共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