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传统生产车间向无人车间发展呈现出以下趋势:
- 技术推动智能化升级:以机器人、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新技术与制造业加速融合。如阿里巴巴的“犀牛工厂”应用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了快速反应的柔性智能制造模式。设备之间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互联互通,生产数据被实时采集和分析,为智能决策提供依据,使得生产过程更加高效、精准和灵活。
- 成本因素驱动转型:一方面,人口红利消失,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企业通过建设无人车间可降低人力成本。另一方面,虽然无人车间建设初期投资较大,但长远来看,可减少人力管理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具有更高的性价比。
- 生产效率与质量提升:无人车间可实现24小时不间断生产,生产效率大幅提高。机器人和自动化设备能够精准地执行任务,产品质量稳定性更高,不良率降低。例如东莞某精密技术有限公司打磨车间,机器手上岗后产品不良率从超过25%降至不到5%,产能从每月每人8000多件提高到2.1万件。
- 应对劳动力短缺问题:随着年轻一代就业观念的变化,愿意从事传统车间一线艰苦、重复工作的人越来越少。无人车间的出现可以有效应对劳动力短缺的困境,保证生产的正常进行。
- 产业升级的必然选择:在全球制造业竞争加剧的背景下,企业需要通过转型升级来提升竞争力。无人车间是实现产业升级的重要途径,有助于企业向高端制造、智能制造迈进,提高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
不过,无人车间的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如技术集成难度大、数据安全存在隐患、专业技术人才短缺等。但总体而言,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本的逐步降低,无人车间的发展趋势将不可阻挡,并将在更多行业和领域得到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