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电商行业发展迅猛,新模式、新市场、新合作成增长新引擎
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当下,国内电商行业持续保持强劲的增长态势,展现出强大的活力与韧性。近期,国内电商在市场规模、创新模式、外贸转内销及国际合作等方面均取得显著进展,成为推动消费升级、促进产业转型的重要力量。
市场规模稳步增长,消费结构持续优化
2025年一季度,我国电子商务持续健康发展,消费电商稳定增长。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一季度网上零售额达3.6万亿,实物网零增长5.7% 。从细分品类来看,以旧换新加力扩围拉动数字产品增长7.4%,高分影片和品质堂食拉动在线文娱和到店餐饮分别增长40%和29.2%。这一数据表明,消费者对于品质生活的追求不断提升,对数字化产品以及文化娱乐、餐饮等服务类消费的需求日益旺盛,电商平台也在不断适应这一趋势,丰富商品和服务供给,优化消费体验。
在刚刚过去的4月,各大电商平台的表现同样亮眼。京东、淘宝、拼多多等头部平台的销售额均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京东凭借其强大的物流配送体系和优质的售后服务,吸引了众多消费者购买家电、数码等商品;淘宝则通过举办各类促销活动,如“外贸周营销专场”等,激发了消费者的购物热情,尤其是在外贸商品转内销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拼多多则继续发挥其“百亿补贴”等特色活动的优势,在农产品、日用品等品类上保持着较高的性价比,深受消费者喜爱。
新模式、新业态层出不穷,激发市场新活力
近年来,直播电商、即时电商等新模式新业态快速发展,成为电商行业的重要增长极。直播电商具有实时互动、多样化内容、强大视觉冲击、个性化推荐、社群效应、实时销售数据反馈等特点,更有利于激发潜在性、应激性的消费需求,是网络零售交易增量的主要来源。众多知名主播和明星纷纷加入直播带货行列,为消费者带来了丰富的商品选择和独特的购物体验。
即时电商也在快速崛起,以饿了么等为代表的即时电商平台积极探索并共同发力“即时+”,使商品和服务从供给、配送、消费等供应链全流程“即时化”,即时消费正向全品类拓展、多场景渗透、多地域覆盖转变,更好满足消费者“即需即买即得”的消费需求。生鲜、药品、日用品等商品通过即时电商平台,能够在短时间内送达消费者手中,大大提高了购物效率。
助力外贸转内销,为企业开辟新路径
面对国际贸易形势的变化,国内电商平台积极响应,助力外贸企业拓展内销渠道。京东宣布推出2000亿元出口转内销扶持计划,未来一年内将大规模采购不低于2000亿元出口转内销商品;淘宝天猫启动“外贸精选”专项,通过“快捷入驻、流量和佣金激励扶持、半托管服务、小二本地化指导、外贸周营销专场、天猫超市直采”六大举措,助力外贸商家快速“外转内” ;抖音集团整合旗下各业务资源,启动“抖音外贸优品专项扶持计划”,通过开设入驻绿色通道、外贸优品专项流量扶持、佣金减免降费、免息贷款助力周转等措施,帮助外贸商家快速转型。
众多外贸企业通过电商平台成功实现了业务转型。一些原本专注于出口的服装企业,通过电商平台将产品推向国内市场,并根据国内消费者的需求和偏好,调整产品设计和营销策略,取得了良好的销售业绩。例如,某外贸服装企业通过与淘宝合作,在平台上开设店铺,推出具有国潮风格的服装系列,受到了国内消费者的热烈追捧,销售额逐月攀升。
国际合作不断深化,拓展海外新市场
在国际市场上,中国电商平台也在不断拓展业务,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合作。“丝路电商”合作走深走实,一季度重点监测平台销售越南开心果、马来西亚糖果、柬埔寨登山鞋分别增长119%、69.5%、51.8% 。同时,一些中国电商平台在海外市场的影响力不断提升,如SHEIN和Temu在美国市场持续火热,敦煌网在97个国家交易额增速超过100%,美国、英国、加拿大、法国、澳大利亚是交易额贡献最多的前五个国家 。阿里国际站已升至美国APP Store购物榜第三,淘宝连续多日位居第二。
中国电商平台在海外市场的成功,得益于其强大的供应链优势、优质的商品和服务以及创新的营销模式。通过与当地供应商合作,优化物流配送体系,以及开展本地化运营,中国电商平台能够更好地满足海外消费者的需求,提升用户体验。
国内电商行业在市场规模、创新模式、外贸转内销及国际合作等方面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未来,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消费需求的持续升级,电商行业有望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为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