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电气企业凭借技术与成本优势,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逐渐提升,这一现象背后有着多方面的驱动因素与表现。
在技术创新上,中国电气企业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成果。以特高压输电技术为例,中国攻克了特高压直流输电的关键技术难题,率先揭示了特高压直流污闪特性与电磁环境等基础理论规律,首创特高压直流双阀均衡串联结构 ,牵头研制了世界首批特高压直流成套装备。像南方电网公司特高压柔性直流输电技术研发团队,凭借坚定信念和创新精神,建立起中国高压直流输电成套设计技术系统,实现了从±500千伏到±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的跨越,让“中国标准”成为“国际标准” ,技术领先使得中国企业在参与全球电网建设项目时,拥有了更强的话语权。
在新能源发电设备领域,中国风电企业也走在了世界前列。2023年,中国首次问鼎风力发电机专利竞争力排行榜榜首,在硬件方面,高塔架、大容量、长叶片的风机不断推陈出新,轮毂高度不断提升,机组容量从最早研发的600千瓦发展到如今自主研制的18兆瓦半直驱海上风电机组 ,每年平均发电量可达7200万千瓦时,满足约4万户家庭一年的用电量;软件上,先进的人工智能物联网、认知计算技术等大幅提升了风机的环境感知、决策制定、安全防护等能力。全球风电叶片、齿轮箱、发电机等零部件有六七成在中国生产制造,中国风电企业得以凭借技术领先的产品,为更多地区高效利用绿电资源提供支持。东方电气在清洁能源发电装备制造上同样成就斐然,成功研制世界首批百万千瓦水电机组、国内首台自主研制15兆瓦重型燃气轮机(G15)等,全国每4度电就有1度来自东方电气生产的装备 ,彰显了强大的技术实力。
成本优势也是中国电气企业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中国拥有全球产业门类最齐全、产业体系最完整的制造业,产业集群优势明显。例如广东作为全球规模最大、品类最齐全的家电制造业中心,家电制造业营收规模占全国比重超40%,形成了多个家电产业集群,企业生产能够“就地取材”,大大降低了采购、运输等成本,保证产能供应稳定可靠,也能让产业集群的协同优势快速转化为产品市场优势。在电气设备制造领域同样如此,完备的产业链使得原材料供应充足且成本可控。另一方面,中国企业通过不断优化生产流程,加速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来提升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如东方汽轮机叶片“黑灯产线”,实现了无人运输小车来回穿梭,机器人自主上料、机床自主加工、设备自主检测等自动化操作,整条生产线设备利用率达到90%,产品一次合格率达99%,人均效率提升650%,能源利用率提高47% ,在提升产品质量的同时,有效控制了成本。
凭借技术与成本的双重优势,中国电气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逐步扩大。在电网建设项目中,中国企业积极参与海外特高压、智能电网等项目投标,凭借技术实力和性价比赢得诸多订单;风电设备方面,大量中国造风机出口到欧美、亚洲等地区,为当地的清洁能源发展贡献力量;在电气设备的细分领域,如明阳电气的光伏逆变升压一体化装置、海上风电专用干式变压器、海上风电充气式中压环网柜等产品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成功打破外资品牌在海上风电并网关键设备的垄断 ,产品覆盖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不过,中国电气企业在全球市场竞争中也面临挑战,如国际竞争日益激烈,技术壁垒和贸易保护主义带来压力等。但只要持续坚持技术创新、优化成本结构,中国电气企业有望在全球市场取得更优异成绩,推动全球电气行业的发展与变革 。